【名师谈“双减”】 随着双减政策大刀阔斧的施行 家长们也都越来越关注政策的内涵 近日,青羊区组织了一场 名师谈“双减”活动 敏敏老师整理了老师们的观点 接下来将分期分享给大家 希望双减政策下 家长能学会正确鸡娃! |
名师谈“双减”
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谭政玲
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科学教师,一级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青羊区优秀党员、青羊区教坛新秀、青羊区首批《卓越教师》德育美育培训班成员。 开发的校本课程——“草西皂房子”先后受到《人民教育》《四川教育》《时代教育》《星教师》等多家主流媒体、杂志报道。2015年带领学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全球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荣获全球第一。2020年8月,在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云教网课你最红”赛课活动中荣获银奖。 |
有人说:“这注定是一次不同的开学季。也许十年之后的某个中午,你会发现,此刻就是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变化的开端。”
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一词以雷霆之势出现在我们面前。减什么?怎么减?作为父母,又该在“减”中如何找到孩子成长的支点,使之有能力、有自信面向未来的挑战?
正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理想之城》上说的一样,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心中理想的事物是有一定的认知与感知的。作为家长的我们,对理想的教育也有其自身的看法。我,作为一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刚步入小学生活的一年级孩子的母亲,面对这些改变,与大家感同身受。
面对改革,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视角、怎样的观念生活来安顿自己,安顿自己焦虑的心,让自己和孩子在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彼此安好、相得益彰?
锦囊一
解除焦虑
了解教育的底层逻辑
什么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就是不同中的相同处,是变化背后没有变的东西。教育的底层逻辑是育人价值的思考和追问,回到教育的本来和价值原点。就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守住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底线。
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双减”政策的出发点,意在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是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经济、精神负担。而国家出台的“五项管理”是进一步让教育回归本源,那就是: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确定的基本人权,是保障性教育,人人有份、一视同仁。
锦囊二
解除焦虑
尊重教育本质的规律逻辑
“双减”,减的不是责任。不是让家长当“翘脚老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学校。身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明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拾起教育孩子的担当。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和学校是携手同行的伙伴、是相互支持与信任的搭档。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
1. 培养有生活力人
我们想要培养的孩子,是未来要既能抓住事业的起点,也能实现个人的幸福。生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幸福。劳动技能与生活能力息息相关。
劳动品质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以及独立能力。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如自己洗衣服、扫地、打扫自己的房间等。针对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家电等的维修,增强孩子的自信。
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培养不仅能让孩子拥有强健体魄,更能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好的身体+坚韧的品质,使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能够勇敢面对一切挑战。
2. 培养有学习力的人
我们要培养终身学习者、热爱学习者。为人父母,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培育出有规划、有自制力的终身学习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预习、复习、阅读、制定计划、激发兴趣,这些都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的好习惯。
3. 培养有担当力的人
担当,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避免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
▷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使其共同参与营造家庭的幸福。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不逃避、不隐瞒。
4. 培养有创造力的人
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孩子身上隐形的翅膀,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钥匙,是他们敢于推翻、重构的勇气源泉。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改变成人固有观念,鼓励孩子的独立想象与创造。
▷创设问题情境,邀请孩子一起参与。读书、画画、讲(编)故事、户外运动、做游戏等等都是积极的、对创造力有帮助的活动。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和激情是创造力勃发的动力。
5. 培养有审美力的人
有人说:“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美育,并不是交出一个分数,它是人一生中的持续教育。美育,可能会培养出艺术家,但真正的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审美力的提升,人们能够获得完整、丰沛的人生。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其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欣赏和感受我们拥有的世界,并且把美带给其他人。
锦囊三
解除焦虑
遵循以终为始的思辨逻辑
面对焦虑,我们要用“以终为始”的逻辑方式来思考。我们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个体?不是让所有鲤鱼都把“成为龙”作为一生的目标与意义;不是将所有孩子推上一条窄窄的独木桥,排挤竞争就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逼迫每个孩子成为超人。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把“我”变成“我们”,把“你怎么……”变成“我们一起来……”,把“陪着”变成“陪伴”。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是希望更多普通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因材施教地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只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无论面对什么变化,他们的内心才可能找到快乐和安定。
教育是做的哲学,只有行动起来才是其价值所在。身为家长,我们应了解教育的底层逻辑、尊重教育本质的规律逻辑、遵循以终为始的思辨逻辑,在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和孩子一起勇敢而坚定地面向未来。
【社群讨论】
@所有家长
今天谭政玲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双减”解读,有让您豁然开朗吗?关于“双减”,您肯定也有自己的看法吧?欢迎大家在群里一起讨论哦!
声明:“敏学教育”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