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小学的时候,一节课教你和面, 作业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作业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初中了,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的时候,考的是烙馅饼。到了初中,你要学会举一反三,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规律,讲真,初中真的要靠思维吃饭了。 |
这一比喻确实很形象地道出了小学、初中的差异,但作为新初一的学生和家长,切莫被这句话“吓到”了,从而产生新初一“恐慌症”。今天敏敏老师就以这个话题为切入点,来说说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学校方面
1.科目增多、内容加深
除了小学开设的基础课程(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以外,初中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初二、初三还增加了物理、化学;课程内容趋向专业化和系统化,新旧知识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2.老师讲授演变为引导
小学老师讲课形象生动、活泼,他们比较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境、学娱结合,这些都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
升入初中后,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老师往往注重引导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的课程中规律性的知识越来越多,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初中老师上课的时候更注重讲清概念,课堂上分析演示较多,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形式多样。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学,开动脑筋听。教师在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3.学习时间加长,课余时间缩短
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是"4+1",即在学校4个小时学习,家里1个小时。初中以后,学习时间就要变成“7+2”,这就要培养孩子的耐性。
4.考试增多,成为常态
随着科目的增多,考试自然也是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为了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学校一般都安排有堂测,同时为了检查孩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周考、月考,并会根据成绩对优秀学生、进步学生进行表彰,对成绩落后者进行补弱。
5.得满分越来越不易
小学学生容易得高分甚至满分,初中后则不容易。学习量的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加深,加上初中学生心理的波动和生理的变化,使得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同时出现激烈的分化。
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和初中成绩相关不大。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小学是学习尖子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继续保持领先的情况大大减少;相反,有些小学时被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后来居上成为学习冒尖者。而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却与高中学习呈明显相关。
个人方面
1.心理变化
相比小学,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但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还会出现叛逆。
这个时期的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电脑游戏、武侠小说、通俗言情小说,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读物都将会成为学习的极大威胁,成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有些学生自制能力比较脆弱,还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习。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其次,这个时期的他们开始叛逆,不愿让大人管,不愿听父母的唠叨和教导,更不愿意和父母坐下来主动沟通、交心。
2.学业要求
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以“他律”为主,在生活、学习上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是到了中学,就要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有别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是系统的,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并能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和整理笔记,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其次,初中的每一节课都至关重要,45分钟内涵盖的知识点巨多,再加上初中老师讲得快,如果做不好预习,会直接影响一堂课的听课效率。同时由于知识连贯性强,一节课质量不高,将会严重影响到下一节课。
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更高,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具备独立思考的学生则只能人云亦云,成为“高分低能”的典型。
其次,独立思考能力还表现在作业方面,不要看完题目就去寻找答案,不要看完题目就去问别人,不要借助计算器来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限制自身能力的发展。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挑战性完成作业,不要轻易放弃作业,把经过挑战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好,再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如果抓住了作业环节,不仅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同时成绩也会得到飞速提升。
注重听课效率,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应该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努力做好课前一切准备。同时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思考与合作研讨;要眼、手、脑、耳并用,充分调动多个器官参与;要学会抓关键、抓重点、记录好的思考方法与疑难问题,课外及时延伸、拓展与解决。当学生牢牢抓住了课堂,学习也就抓住了根本。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对于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主要是以概念、性质为主,所以要求学生夯实基础,做到这一点必须提前预习,课后巩固。清楚认识自己的软肋,应当准备“三个本”,分别是课堂笔记本、错题记录本及重难点摘抄本。
无论做作业还是考试前快速翻阅,养成一个固定的习惯,对于快速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挑战特色例题,有的学生做题很多但是成效却不显著,这是进入了题海的盲区,此时要挑题去做,做有技巧,出方法的题目。还有就是精选复习资料。
3.生活作息
进了初中后,部分孩子会选择寄宿,这样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和学校紧密相关,通常一周才能回家一趟。而对于走读的学生来说,上学放学时间都得自己把控,加之初中的课程紧,负担重,所以,时间上显得更加紧促,如不能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将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身体。
家庭方面
再者,就是家庭方面。准确地讲,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又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是完全的基础性教育,而中学教育则是基础性教育与选拔性教育相结合,它要求孩子三年之后必须面对竞争激烈的初中升学考试。
为此,有人感叹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考重点高中比大学更难”,而且,中学教育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决定了其必须与小学教育协调运作、相互衔接。在孩子的中小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面,甚至可能是比前者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后者对孩子的影响是延续性的,全天候的。
1、针对课程的增多和内容的加深,家长要有意识地配合老师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仅仅靠孩子自己慢慢去摸索,就有可能让孩子在某些学科的学习时极不适应并长期落后。
2、中学教育容量大,内容多,差异大,要确保孩子准确掌握就需要家长必须培养孩子做好如下工作:制订学习计划、课前自觉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巩固、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问题。
3、进入初中以后,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肯下工夫学,学习中一旦得到表扬,就有学习干劲、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得好,一遇挫折,他们就易泄气,家长的任务之一是需正确引导这些孩子把自身的学习与个人未来的前途、命运甚至是整个家庭的幸福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4、进入中学,孩子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过于生硬的说教会使他们产生非常强烈的“逆反”心理,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又比较脆弱,这就要求家长避免使用过强或过于偏激的方式。
5、进入中学,生理上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使得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加强对中学生有关社会文明行为的教育与培养。家长应以正面疏导为主,进行适合中学生心理的青春期教育,促进他们缩短性萌发到性成熟的转化过程,培养中学生的自制力,使之终生受益。
6、作为家长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心人,经常看一看孩子去学校或从学校归来的情绪状态,留心孩子在完成作业时的表情,观察孩子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定期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等等。
社群讨论
@所有人
初中与小学的这些区别,您知道吗?孩子有形成与初中学习相匹配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了吗?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惑,欢迎联系敏敏老师进行详细咨询哦!
声明:“敏学教育”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