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手中宝和心头好,但在孩子时间管理这个事情上,聪明的家长只会引导,但不会代劳。这期敏敏老师就要@一下所有家长,讲真,只有忍住别插手,您的孩子才能真正学会时间管理。为什么会这样讲呢?亲爱的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您们就明白了。
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孩子
需要自己学会时间管理?
1、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今年年初,教育部特地发文,要求小学低年级不留课后作业,以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
对于孩子来说,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孩子睡眠时间充足的话,第二天起床精神百倍,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不过,即便没有课后作业,有些孩子还是做不到睡够10个小时。因为他们总是磨蹭,吃饭、游戏,甚至睡觉前的刷牙、洗漱都占用了较长的时间。这其实就是没有时间概念的表现。相反,如果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孩子自然就能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2、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给人靠谱的感觉,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讲陈太丘和朋友约好中午一起出门。时间到了,朋友没有来,陈太丘就自己先走了。一会儿,朋友到了,看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在玩,便问他父亲在哪儿。陈元方说已经走了。这个朋友很生气,抱怨陈太丘没有等自己。陈元方大声地说:“您与我父亲约好中午相见,您没到,这属于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属于没礼貌的表现。”
陈元方当时才7岁,都很清楚守时的重要性。一个不守时的人,也一定会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无法托付重要的事情。相反,把时间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人,更容易掌控自己的学习生活,会给人一种信任感,日后在工作中也更容易被委以重任。
3、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比较自律
尽管知道遵守时间很重要,但作为家长,我们也都清楚,如果每天都得催着孩子“该起床了”“该吃饭了”“该写作业了”“该睡觉了”……那么日子还是会一团糟,孩子做事的效率不会高,情绪还容易受影响,年龄大一些的还往往不爱听,抱怨家长“唠叨”。反之,会时间管理的孩子,自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起床、洗漱、吃饭、完成作业,家长也可以告别与神兽”斗智斗勇一地鸡毛般的日子。
4. 能管理好自己时间的孩子,学习轻松,事倍功半
从前期学霸们分享的案例可以看出,能够管理好自己时间的人,也就能管好自己认真做每件事。无论她做什么事情,致力于哪个方向,都能有所成就,当然学习也不例外。
当然,不插手并不代表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还是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和引导。
下面敏敏老师就来讲一下,作为父母,在孩子学习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孩子刚开始学习时间管理的时候,家长要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呢?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
自己学会时间管理?
1.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概念
想要管理时间,首先需要有时间概念。
对于低龄孩子,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先从认钟表开始,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早上出门前跟孩子说:“7点10了,该上学了。”晚上说:“最短的那根针指向9,比它长一点儿的针指向12时,我们就要刷牙睡觉了。”经常和孩子念叨这些,他就会知道如何认钟点了,了解时针走一格是多长时间,分针走一格又是多长时间。而且清楚,我们的生活和时间是有关联的。这就具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
通过看日历可以知道是几几年几月几号,了解二十四节气能够分清一年四季。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建立起更加全面的时间概念。
2.和孩子一起感受时间
时间是永不停歇的。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里对于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小时候时间过得很慢,但是长大后时间就过得很快。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和人大脑里的海马体有关。
海马体负责将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它会影响人对于时间的感觉。小孩子对于遇到的任何事情都会觉得很新鲜,海马体就会频繁发出记忆信号,发的次数越多,事后回忆时就感觉这个过程越长,因此小孩子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即便年龄没变,做不同的事情时,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孩子看动画片时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而如果让孩子读半个小时的课文,或许就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了。
在孩子做事情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感受具体的时间。做之前,让孩子估计一下会用多长时间,同时用钟表标记开始的时间,或者是借助沙漏这样的工具开始计时。完成后,看看实际用了多长时间。
这样做,孩子对于时间长短,以及自己做事的速度就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有助于下一步对时间进行规划。
3、指导孩子做好时间规划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基本的概念,明白10分钟和一个小时的区别,也大致了解自己做什么事情需要多长时间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指导孩子进行时间规划了。
(1)指导孩子学会给时间分段。
比如下午4点钟放学回到家中,到晚上9点睡觉,一共是5个小时。将这5个小时分成几段,有的用来做作业,有的用来玩游戏,有的用来看电视,有的用来吃饭,有的用来做睡前准备……
(2)列清单分清“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像上面列的做作业、吃饭和睡前准备就是“该做的事”,而玩游戏、看电视属于“想做的事”。明确了这一点后,让孩子把这些事情进行排序,计划先做哪项,再做哪项。然后在执行过程中,可能这个顺序还需要调整。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清楚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与排序的关系。
虽然方法有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这里敏敏老师给大家个小贴士,提醒一下家长们在指导孩子自己学会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闭坑”“躲雷”。
指导孩子自己学会时间管理时
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忘了,敏敏老师这期的题目是“忍住,别插手,让孩子自己学会时间管理。因此,尽管敏敏老师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但并不是要家长横加干涉,强求孩子一步步按照家长规划的来做。家长要做的应该是耐心地指导孩子学会自己管理时间,一开始可以多提建议,但要逐渐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碰壁、修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首先,家长要有耐心
即便做好了计划,孩子执行时往往也不能做到位。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催。催多了,造成逆反心理,反倒没法进行下去了。应该是让孩子面对自然后果。
比如本来说好晚上9点睡觉,早上7点起床。但是晚上孩子贪玩,迟迟不睡,早上起不来,迟到了。这样的事情有几次,孩子自己就会调整上床睡觉的时间了。
②要宽容,允许孩子犯错
一开始孩子很容易分不清“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玩游戏属于“该做的事”。家长不要急于去纠正,让孩子先执行一段时间。当他把玩游戏放在优先位,挤占了些写作业的时间,第二天交不上作业,挨老师批评了,就会发现在时间安排上的问题了。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比家长直接指出来要求修改,效果要好得多。
③沟通时注意态度
如果家长真的发现孩子的计划有比较大的缺陷,根本无法执行。沟通时不要指责他,类似“我早就告诉你”“都说了多少遍了”“我就知道会这样”这样的话,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交流无法进行。
这时,家长应该语气和缓地提醒孩子,计划是不是行不通,是否可以考虑其他方案。如果因为前一项任务用时太长,不要责备他。家长尽量不要去干涉孩子的安排,但是可以提醒时间快到了,如果孩子预估所需的时间与实际出入太大,可以调整时间规划。
讲到这里,亲爱的家长们知道如何做了嘛。请时刻记得:不摔跤的孩子学不会走路,家长大胆放开手,相信孩子,跟着敏敏老师孩子们一定能自己学会时间管理。
下期我们将从收纳整理习惯的角度讲一下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记得持续关注哦!
社群讨论
@所有家长
孩子的时间观念强吗?会先做应该干的事情再干想干的事情吗?欢迎大家在社群内交流分享哦!如果您在育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疑惑,记得随时@敏敏老师进行咨询哦!
声明:“敏学教育”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