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你只有一次机会。
掌握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使孩子在成长里少走弯路。
以下9种世界最顶级的教育法则,也许能让你找到教育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 小到一颗松果,大到一只猎物,都是它们学习的对象。 小狼的成长,都是在对世界一次次好奇的探索下完成的。 孩子亦是如此。 好奇心强烈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强的学习欲望,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拉比,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启发: 其他家长每天放学后,会问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而他的母亲只问一件事:“你今天有提出一个优质的问题么?” 正是这个举动,让拉比养成了不断提出问题的习惯,为他成为科学家埋下了伏笔。 心理学家伊恩·莱斯利说: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青睐。 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 最健康的教育是,放手任孩子思考,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
自然惩罚法则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孩子所受的惩罚,是他的过失所带来的自然结果。 简单来说:人犯了错,不能让别人承担,为自己买单,才能真正的成长。 看过一个经典案例: 孩子在家玩玻璃杯,很多家长会惊呼着阻止孩子,怕他摔碎划伤自己。 一个父亲,却站在一边观察。 果然,孩子摔碎了杯子,手被扎到后嚎啕大哭。 父亲早有准备似的,拿出棉签和酒精,从容地帮孩子消毒包扎,顺道告诉他,玻璃有多危险。 此事过后,孩子便再也不玩玻璃杯了。 不让孩子犯错,其实是教育中最大的谬误。 很多人感慨“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原因无非就是缺乏生活的实践。 让孩子自己体验惩罚的苦楚,那些过去踏过的坑,才会变成他未来脚下的路。 |
甘地夫人法则
著名的“甘地夫人法则”,源于“印度铁娘子”英迪拉·甘地夫人的真实故事。 她的儿子拉吉夫13岁时,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 此时,医生和甘地夫人商量,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最好骗他说手术不会疼。 甘地夫人却直率的告诉儿子: 是手术都有风险。 即使哭闹喊叫,痛苦也不会消失,反而会引起头疼。 妈妈和医生会帮助和陪伴你。 但是,除此之外,一切都要自己承受,咬牙坚持。 听完了妈妈这番话,拉吉夫平静的做完了手术,没有一点哭闹。 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 孩子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父母不可能永远庇佑他们。 他们最需要的,是努力向上的力量。 在坦途中寻求安全感,不如在困境中勇往直前。 |
尊重法则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 与9个月到3岁的幼儿多交谈,他长大以后会更聪明。 在父母与孩子关系平等,相互尊重,沟通频繁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高于正常水平。 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拥有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照顾孩子的自尊,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 鲁迅说:孩子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 对幼小的孩子保持尊重,对犯错的孩子释放宽容,才是将孩子从错误和叛逆中拉回正途的捷径。 |
天赋递减法则
百年前,达尔文家中来了一位新手妈妈。 她专门来请教达尔文先生,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最好。 达尔文问:“您的孩子多大了?” 客人答:“才两岁半。” 达尔文不无惋惜地说:“夫人,您已经迟了,迟了两年半。” 这个回答虽有夸张,却道出了“天赋递减规律”的真意: 孩子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 教育得越晚,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可能就会被挖掘的越少。 著名早教专家蒙泰梭利指出: “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人生最早期,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 教育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潜能开发越早,孩子越早赢在起跑线上。 |
狐狸法则
狐狸的生存世界里,有一条约定俗成的法则: 小狐狸一旦成年,便要独立养活自己,不能和父母待在同一个洞穴。若不懂得生存,便迎来自然的淘汰。 父母爱子,为之计深远。 但家长们最常犯的错,就是越位教育。 凡事为之包办,孩子便什么都不会干,更受不起一点风浪,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巨婴”。 美国有一条教育箴言:和你的孩子保持“二十码”距离。 “二十码”是个象征——家长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可处处围着孩子转,凡事留给他自己的空间。 该走的路,让孩子自己走。 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
破窗理论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在富人区和穷人区,分别停放两辆一样的车。 放在富人区的车,完好无损,过了一周,依旧如此。 而放穷人区的车,一开始就摘车牌,打开顶棚,不到一天,车就被人偷了。 此时,他们将富人区的那辆车的车窗打碎,没几个小时,车也被人偷走了。 这个实验,延伸出“破窗理论”: 窗户的玻璃被打碎,又迟迟不修复的时候,人们便下意识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这些破碎的窗户,会营造出一种无序而破败的负面氛围,从而滋生出更多的犯罪。 环境,能决定人生走向。 一位校长曾说:“孩子就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一旦孩子有什么问题,必定是家庭的环境出了问题。” 一个凌乱的家庭,难以养出有秩序感的孩子; 一个家长不看书的家庭,难以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一个爸妈终日争吵的家庭,难以养出阳光开朗的孩子。 而为人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家庭环境。 |
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时,一开始,他打算多捐点钱。 十分钟后,牧师还没结束,失去耐心的马克·吐温决定少捐一些。 又过了许久,牧师还在继续,马克·吐温彻底生气了,不但一分没给,临走时还从盘子里顺走了2元。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 你要相信,那些被家长“反复念叨”的孩子,心理活动和马克·吐温是一样的。 换句话说,家长越是絮絮叨叨,孩子的反抗心理愈高涨。 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 同一个问题,别盯着不放。 犯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 换个角度说事,“说”之前先“听”,或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试验: 在班级随机列出一份“有前途者”名单,并交给老师。 8个月后,名单上的孩子成绩都迅速提高。 原因很简单:来自老师的更多鼓励和关注。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一个积极的结果,往往来源于积极的期望。 身边最亲近的人的支持,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塑造力。 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你行”,孩子最终就会变得“可行”。 而如果你总是告诉孩子“你不行”,那么孩子最终就会变成“不行”的样子。 每个孩子,很可能成为了不起的天才。 前提是,永远给他支持与信心。 生活中做错了很多事情都可以重来,但教育孩子这件事绝对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
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你我都能在这9大法则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不断精进自我,用好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
社群讨论 @所有人 今天文章讲道到的9大教育法则,您之前听说过吗?您比较认可其中的哪个教育法则呢?欢迎大家在群内交流讨论哦!也可以在群里@敏敏老师直接进行咨询! |
声明:“敏学教育”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_^